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的戰略資源。
近年來,海口始終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著力在抓引進、重培養、創機制、增活力、優環境、促開發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打造產業人才高地和人才創業寶地,為海口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搭舞臺:“梧桐”引得“鳳凰”棲
企業是人才施展才華的舞臺,越是高層次人才,越看重企業給予的發展空間。
王昱華是去年5月份從上海引入的人才,目前擔任美安康質量檢測技術(海南)有限公司項目總監一職。“來海口工作一年多了,感覺這里的發展環境給我創造了很多機遇。”王昱華說,目前公司發展潛力巨大,給他拓展業務提供了巨大舞臺。
“我們根據崗位特點及用人需求,針對性地引進人才,這樣才能人盡其才。”海口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上半年,海口高新區狠抓人才引進,通過多次舉辦招聘會,吸引中高端人才加入。
不僅是海口高新區,自去年5月海南發布《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以來,截至今年5月13日,海口市公安局共辦理引進人才落戶26609人(包含隨遷人員),其中博士學歷79人、碩士學歷1139人、本科學歷10619人;辦理外國人居留許可5057人,其中工作1654人、探親587人、學習2816人,涉及俄羅斯、美國、加拿大、荷蘭、日本、肯尼亞、南非、新加坡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培“沃土”:建強人才“孵化器”
引進人才固然重要,但培養本土人才同樣值得重視。
近年來,海口立足本土優勢,堅持就地取“才”、變“材”為才,培養了一批適應本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土專家”“田教授”,促進了廣大人才在椰城熱土上盡展其才。
海口制定“萬名農村實用型人才培育計劃”,加強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在培養新型農民隊伍、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中的引領示范作用。已先后培養了石山鎮施茶村洪義乾、三江鎮茄苪村王瓊、電商“網紅”黃忠海等一批鄉村振興帶頭人。
美蘭區三江鎮茄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瓊說,他們村作為全市“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之一,依托當地農業示范基地、產業化龍頭企業,為農民提供技術咨詢、技術培訓、技術服務和小額貼息貸款等方面的服務,解決農民技術及發展方面的難題。
強保障:“真金白銀”留住人才
20來歲的鄧雨清是廣西北海人,2018年碩士畢業于海南大學,如今在海口一家農業公司上班,她的手機里至今還保留著一條特別的短信。那是2月25日下午,她收到的4000元的人才租房補貼信息。
“4000元是2018年4個月的租房補貼。”鄧雨清說,研究生每個月租房補貼有2000元,政府、公司各承擔一半,對于她這種剛畢業的學生來說,支持力度很大。
海口市不斷加大人才服務保障力度,加強經費保障,解決人才后顧之憂。截至今年6月底,海口市共發放補貼333人,發放資金134.70萬元。此外,海口市認真落實專業技術人才獎勵政策,2018年以來,對992名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補貼,共補貼173.25萬元;對155名企業高管進行獎勵,共獎勵3666.44萬元。
百舸爭流千帆競,乘風破浪正遠航。海口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海口將以更加務實的作風和舉措,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聚焦改革發展,為海口“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來源:海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