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海南省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指出,海南連續65天無新增確診病例,65天內僅4月25日報告了1例本地無癥狀感染者,即瓊海市報告的1例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李某某,表明海南疫情防控形勢整體平穩向好。
省衛健委專家表示,鑒于海南各市縣均為低風險地區,海南室外游泳池在做好有效防控的前提下,可以開放。
同時指出,對于開放的游泳池要做好必要的防控管理,應有專人負責清潔與消毒,水質應達到行業衛生標準。要控制人員數量,避免聚集,沐浴清潔后方可進入,并做好實名登記。所有進入游泳池人員均須出示海南健康碼,綠碼人員方可入場。進入人員要測量體溫,體溫正常且無咳嗽、咽痛等癥狀方可進入。
新聞多一點
無癥狀感染者的定義是什么?權威解答來啦!
今天下午,海南省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指出,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以下簡稱無癥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癥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與體征,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者。無癥狀感染者可分為兩種情形:一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與體征,始終為無癥狀感染狀態;二是感染者核酸檢測陽性,采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癥狀與體征,但隨后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于潛伏期的“無癥狀感染”狀態。
根據密切接觸者監測數據,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存在二代病例續發,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個別由無癥狀感染者導致的聚集性疫情,
海南未轉為確診病例的29例無癥狀感染者,僅瓊海市的李某某傳染給了其兒媳張某,其余28例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均未監測到被傳染的情況。
同時,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抗體IgM、IgG檢測的臨床意義,專家指出,抗體是機體免疫細胞被抗原激活后所合成和分泌的一類能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體*常見的功能是中和毒素和阻止病原體入侵。病毒感染機體后,免疫系統對病毒進行免疫防御并產生特異性抗體。其中臨床主要檢測的是IgM和IgG抗體。新冠病毒IgM抗體多在發病3~5天后開始出現陽性,可提示近期感染。IgG抗體是具有保護性的抗體,感染病毒后2周左右開始產生,持續時間較長,有可能終生攜帶,表示已經感染過病毒,IgG滴度越高,表示抗體越多,對病毒的抵御能力越強,通常提示病情進入恢復期或存在既往感染。
目前,臨床使用的抗體檢測方法主要是膠體金法,是一種即時檢測方法,具有快速出具結果、檢測場地不受限制以及對操作者要求低的優點。但是,膠體金法只能進行定性檢測,主要目的是快速且相對準確地檢驗,靈敏度和特異度相對欠佳。目前我國新冠病毒感染主要還是以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主要判定依據,抗體檢測結果只作為參考依據。
海南省衛健委:要加強有中(高)風險區旅居史人員的管控
4月25日,海南省衛健委發布了每日流行病學風險提示。
據介紹,海南已連續65日確診病例零報告,疫情持續處于低位。但全球疫情快速發展,有210余個國家(地區)發現確診患者,全球除中國以外國家累計確診人數已經超過270萬人,累計死亡人數超過19萬人。目前全國多個省市報告輸入性確診病例1600余例,說明境外輸入形勢嚴峻,防境外疫情輸入是目前海南防控工作的重點。另外,近期有兄弟省出現本土病例。
為此,省衛健委建議,嚴防境外輸入。必須建立較長期有效機制,并采取有力措施,嚴防偷渡入島等潛在漏洞,及時發現與控制輸入性疫情,防止由輸入引起本地擴散。
做好“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工作。近日,省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印發了《“五一”假期期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20條措施》,各市縣要落實屬地責任,行業主管部門應落實監督責任,各景區應按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加強無癥狀感染者的防控。當前海南無癥狀感染者的防控任務較重,應防止出現防控漏洞,加大對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無癥狀感染者的篩查力度,切實做好其監測、報告、追蹤、隔離和治療工作。要加強對發熱病人和急診病人的核酸檢測,防止出現遺漏。
加強有中(高)風險區旅居史人員的管控。據不完全統計,近14天(4月10日-23日),全國有18個地級市報告本地確診病例,武漢市和廣州市近14天報告了315例和166例無癥狀感染者,黑龍江仍持續報告本地傳播病例,表明近期國內局部本土傳播風險有所上升,需重點關注。在目前各省人員往來基本恢復情況下,海南存在出現外省輸入性病例的風險,需加強有上述中(高)風險區旅居史人員的管控,同時加強發熱可疑病例的排查。
來源:海口日報
海南購房咨詢熱線:4001330898
本站聲明: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