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期待的三亞國際體育產業園體育場項目又有了新進展。8月31日上午,隨著*后一批次的徑向索張拉到位,并與內環梁
據了解,三亞體育場項目采用創新型的索膜結構應用,作為亞沙會閉幕式和部分比賽項目主要場館,建設完成后可容納4.5萬個座位。
▲圖為三亞國際體育產業園體育場項目索結構張拉提升工程施工全部完成。
01
設計領先:索膜結構綠色環保
“索膜結構就好比一把雨傘,索是傘骨,膜是傘面,傘骨和傘面共同構成一個索膜結構。”三亞體育場項目經理王洋介紹說,國內現有的體育場館,多以重屋面為主,以抵抗風吸力,體育場項目一改傳統的建筑材料而使用索膜結構,其重量輕盈,且膜結構可以從根本上克服傳統結構在無支撐、大跨度建筑上實現時所遇到的困難,可創造巨大的無遮擋可視空間。造型也更為自由輕巧、綠色節能環保。
“體育場鋼結構完成吊裝后,呈現零狀態,臨時支撐架卸載后呈中間態,索結構張拉完成后,索結構與鋼結構共同作用達到初始態,也就是設計要求的體育場鋼、索結構達到的*終形態。”據體育場項目總工張兵介紹,索結構施工完成后,接下來要進行的是屋面膜結構的施工。目前,體育場項目總體完成80%。
02
材料先進:項目創造三項紀錄
體育場項目索結構采用雙層輪輻式索桁架結構體系。該體系是由一道上拉環、一道下拉環、一道壓環梁、52組內環交叉索及沿環向布置的52榀徑向索桁架組成。
▲圖為工人在三亞國際體育產業園體育場項目施工現場。
據體育場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體育場項目索桁架結構全部采用了國產高釩密閉索,*大直徑達120毫米,是國內綜合性體育場建設中使用的*大直徑;施工使用的G10MnMoV6-3+QT2鑄鋼索夾,也是國內首次運用到建筑當中;上下環索間的交叉索采用了碳纖維索,這是碳纖維材料在國內外首次應用于大跨度空間結構,實現了新材料應用的突破。
內環交叉索采用了碳纖維拉索,該碳纖維拉索抗拉強度達到300噸,設計長度19米,直徑小、破斷力大,能有效降低索體直接及重量,在國內也是首次應用于體育場館建筑中。
“盡管碳纖維索初次應用,從材料的用量到加工技術的選擇等方面,都確保足量和保守,但是在施工現場,已經能夠感覺到不同于一般鋼索的碳纖維索輕盈特點,效果很好。”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冶建筑研究總院黨委書記、董事長岳清瑞調研體育場項目時說,“三亞體育場項目上下環索之間的交叉索非常適合采用碳纖維材料,完全契合其自重輕、剛度大、變形小的優勢。”
03
建設給力:90天完成近1.4萬米的索結構施工
根據索結構采用的雙層輪輻式索桁架結構體系,體育場項目部采用低空無應力組裝、空中牽引提升、高空分級同步張拉的方式,主要工序分為七步。第一步鋪設上下徑向索、上環索、工裝索,連接上徑向索、上環索。第二步提升上徑向索。第三步鋪設下環索,連接下環索與下徑向索。第四步索網整體牽引提升并在合適位置安裝中間撐桿。第五步錨固上徑向索。第六步下徑向索提升,逐步進行撐桿與下徑向索的連接,錨固下徑向索。第七步安裝內環交叉
▲圖為三亞國際體育產業園體育場項目現場施工。
“為了加快索結構的施工進度,項目部與分包單位精心組織、多方協調,投入勞動力120人,大型機械8臺,24小時不間斷施工。*終,用時90天,完成了近14000米、約2300噸的索結構施工。”王洋說。
同步張拉是索結構施工過程中*難的部分,同步觀測和索力的同步控制是同步張拉施工中*大的難點。據張兵介紹,由于是分級同步施工,所以要保障操作泵的8個工人、16根索同步張拉到位。每張拉1米要進行一次微調,如果有誤差就會精調,確認無誤后再進行下1米的張拉。“之前索結構施工有成功經驗,但是104組索體同步張拉在國內還是第一次。208臺千斤頂同時應用,這個尚屬國內首次。”
“在
來源:三亞發布
海南購房咨詢熱線:4001330898
本站聲明: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