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海南“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首場主題新聞發布會在海口舉辦,海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常務副主任王磊介紹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取得的重大進展和主要成效,并回答記者提問,就制度集成創新、離島免稅購物、“零關稅”清單等政策成效進行了全面解讀。
1月11日,海南“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首場主題新聞發布會在海口舉辦,海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常務副主任王磊介紹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取得的重大進展和主要成效,并回答記者提問,就制度集成創新、離島免稅購物、“零關稅”清單等政策成效進行了全面解讀。
答記者問實錄如下
1、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在制度集成創新方面,海南自貿港下一步有什么具體打算?
王 磊:一年來,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著力促進要素高效自由流動,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快突破。去年經中央批準,海南設立全國首個省級改革和制度創新獎,并評選表彰了第一屆獲獎的18個項目。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集成創新行動方案(2020—2022)》,明確了18項行動、60項任務清單。下一步,將繼續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重中之重位置,注重質量,務求實效,堅持刀刃向內開展制度集成創新,進一步激發和釋放海南潛能,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行穩致遠。海南自貿港和國內其他自貿區有共性的一點是要大力推動制度創新,特別是制度集成創新。可以說中央給予海南的優惠政策是獨一無二的,是不可替代的,是政策洼地,是海南特有,但我們不能僅僅依靠中央給予的優惠政策,而是要刀刃向內挖掘海南自身的潛力,一定向制度集成創新要活力、要動力。全省上下都要按照沈曉明書記今年1月9日在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考察調研,并同全體干部座談時所強調指出的,要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重中之重的位置。既要堅持目標導向,也要堅持問題導向和工作導向;既要整體推進,也要緊盯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既要單兵突進,也要聯合作戰;既要有激情,也要有策略;既要注重數量,也要務求實效;既要敢闖敢試,也要守住底線,真正做到既能“放得開”又能“管得住”。2、一些旅客反映,當前離島免稅購物提貨不太方便,排隊較多、耗時較長,請問下一步會出臺一些方便免稅購物的便利化措施嗎?王 磊:離島免稅新政是目前實施效果*為明顯的一項自貿港特有政策,尤其是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大形勢下,在中國大量境外消費回流的情況下,海南自貿港恰恰成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一個交匯點、一個支撐點,因此海南省委、省政府和中央各有關部門都非常關注這項政策的實施效果。目前離島免稅購物在個別方面還不能完全滿足廣大消費者的迫切需求,還存在排長隊、支付不方便、提貨不方便等影響消費體驗的情況。目前我們正在采取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下一步會著力在優化布局和提升便利化這兩個方面來下功夫。在優化布局方面,中央4個部門已經批準我省增加6家免稅店,也就是通過充分的市場競爭,通過市場化手段滿足消費者多樣化消費選擇的需求。目前海南已有5家市場主體、10家免稅店。6家新店中,位于三亞的3家已在2020年12月30日開業,分別是海旅免稅城、中服三亞國際免稅購物公園和三亞鳳凰機場免稅店;位于海口的3家也計劃在近期開業,分別是日月廣場的海控全球精品(海口)免稅城、觀瀾湖新城的深免海口觀瀾湖免稅購物城和海口美蘭機場二期免稅店,這三家也正準備陸續開業。在便利化方面,海南和有關部委正在一道研究調整提貨方式,來進一步提高免稅購物消費的體驗感。相信隨著免稅商店布局的優化,經營者市場主體的增加,再加上提貨方式的改進和完善,一定會把這項*具有自貿港顯示度的優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3、已有兩張進口“零關稅”商品清單出臺,目前成效如何?接下來還會有哪些重磅政策出臺?王 磊:去年11月11日,首張進口原輔料“零關稅”正面清單發布,自去年12月1日起執行。執行第一天的凌晨零點26分,海關就受理了貨值381.3萬元的首票原輔料“零關稅”貨物進口報關手續,免繳稅款53.02萬元;一天之內就完成了4票“零關稅”貨物進口申報手續,貨值4084萬元,免征稅款達550萬元。第二張“零關稅”清單是進口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正面清單,已于去年12月29日發布,省內也第一時間研究出臺了配套的監管辦法。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還有企業進口自用設備“零關稅”負面清單、島內居民進口日用消費品“零關稅”正面清單、放寬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洋浦港啟運港退稅政策、洋浦保稅港區加工增值稅收政策等一系列重磅政策,有一些很快就可以和大家見面。另外,以“開放中國、海南先行”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將在今年5月份在海口舉行,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緊鑼密鼓推進籌備工作。根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國家級展會境外展品在展期內進口和銷售享受免稅政策,有關部門正在加緊制定具體辦法,很值得我們期待。可以預見,在春節前后,海南自貿港還會陸續收到來自國家和各有關部門的“政策大禮包”,這將大幅提升市場主體和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和體驗感。4、在補齊人才這項短板方面,海南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王 磊:人才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一個短板,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自貿港建設的人才問題,堅持實施“引進+培養”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大力實施《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2018—2025年)》,培養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截至2020年12月底,人才資源總量占總人口的比率從2007年底的14.15%提升到當前的19.97%,人才引進培養“雙輪驅動”戰略成效顯著。2018年“4·13”以來,全省累計引進各類人才20.8萬人,與之前同口徑相比增長657%,“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順利完成。在外來人才引進方面,出臺享受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高端緊缺人才清單管理暫行辦法、境外人員執業管理辦法、境外人員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管理辦法等政策,研究制定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設立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全方位吸引各類人才參與海南自貿港建設。去年共推出6.5萬個崗位面向全球招聘,已正式簽約超過5萬人。其中,高薪崗位簽約率超過90%,外籍人才崗位簽約率超過80%;三大主導產業簽約2.9萬人,有力支撐了海南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組部選派第三批111名干部來瓊掛職。新設33家院士創新平臺,共計達到145家,柔性引進院士100多名。我們還實施便捷的境外人員職業資格認定制度,所有符合條件的境外人員均可自愿參加海南相應職業及級別的職業資格考試,已開放境外人員參加職業資格考試30多項,認可的境外職業資格涉及20多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共200多項。在本地人才培養方面,重點實施“南海系列”育才計劃,培養千名以上高層次專業技術、經營管理、農村實用和技能人才。比如兩批次遴選1022名南海名家、南海英才、南海工匠和南海鄉土人才,有力調動本土人才的積極性。同時,聚焦區域協調發展,出臺專項試點意見,探索建立“雙放雙保”激勵機制,在全國率先推行保收入、保安居,放寬退休年齡限制、放寬招錄(聘)條件的創新做法,積極開展基層教育衛生人才激勵機制改革試點,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增強基層人才的獲得感和滿足感。此外,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全力推進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三亞崖州灣科教城已吸引20余所國內外知名高校簽約入駐、合作辦學,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技大學、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已經先后簽約落戶洋浦、三亞進行獨立辦學,都在按今年9月份招生的目標加快推進。5、在落實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方面,海南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收獲?王 磊:企業和個人所得稅15%優惠是海南自貿港含金量很高的政策。去年6月30日,財政部、稅務總局連續發布了《關于海南自由貿易港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和《關于海南自由貿易港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簡單地說,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25年前,對在海南自貿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個人所得稅實際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而且不分境內境外人才,直接免征;對注冊在海南自貿港并實質性運營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征收企業所得稅。省內先后出臺了《海南自由貿易港享受個人所得稅政策高端緊缺人才清單管理暫行辦法》《關于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等配套文件,細化了政策的操作執行。為了讓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都能知悉和了解政策,省內有關部門積極提供貼心服務、主動送政策上門。省委人才發展局、省稅務局向首批一萬多名符合條件的人才,發出《致海南自貿港高端緊缺人才的一封信》,落實落細具體操作辦法,讓各類人才安心、放心。省稅務局還通過電子稅務局向全省企業納稅人發送消息,提醒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后續申報中享受政策優惠。《海南自貿港鼓勵類產業目錄》即將正式發布,還會有后續的跟進服務措施,讓更多企業受益。總之,我們會盡*大努力,讓廣大企業和人才知曉政策、掌握政策,充分享受自貿港政策的紅利。
來源:海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