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海南生態軟件園信息產業辦公樓群。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十三五’期間,海南房地產調控成功闖關,經濟高質量發展步履堅實。”——由1月13日在海口舉行的海南“十三五”建設發展輝煌成就系列之第三場新聞發布會,曬出海南“十三五”全省經濟運行“成績單”,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在會上如是總結。
房地產投資占比從50%以上調整到40%以下,服務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達70%以上……一如當天新聞發布會的主題“經濟結構調整成效凸顯”,“十三五”期間,海南主動進行房地產調控,全力推動經濟轉型,非房地產投資大幅增加,社會消費規模逐步擴大,經濟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效益逐步提高,為“十四五”良好開局打下堅實基礎。
為何轉型?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趨、經濟高質量發展所需
7.5%、11.7%,分別是“十三五”開局第一年,海南的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速和固定資產投資(以下簡稱固投)增速。
2017年,“十三五”開局第二年,海南的GDP增速和固投增速也分別達到7.0%和10.1%,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對此,省統計局局長劉自更一語點破:“在‘十三五’開局前兩年,海南GDP增速和固投增速高漲的背后,是房地產‘一業獨大’的發展困境,制約了海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房地產不可能,也不能成為海南的“長期飯票”,海南必須要有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是“十三五”時期海南抓牢投資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原因,也是海南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和發展質效提高的路徑。
如何轉型?
——實施*嚴房地產調控,促非房投資促社會消費
如何破解房地產“一業獨大”?如何培育其他產業“逐漸壯大”?
“在相關政策方面,2018年,海南主動實施*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主動進行房地產調控。”省發展改革委一級巡視員戚弘超說道,在具體行動方面,詳細解答不在會場內,而是在會場外——
1月13日,“經濟結構調整成效凸顯”新聞發布會舉行的同一天,海南自由貿易港2021年度第一批139個建設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419億元,涵蓋產業發展、“五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民生公共服務等領域。其中,產業發展項目又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控房育新,即調控房地產、培育新動能,海南從投資著手,以供給側需求側改革為主線調整投資結構,促進非房地產投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新產業、新市場主體等,誓從根本上打贏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減少經濟對房地產依賴這一仗。
基于此,“海南以項目為抓手,通過組織多批次集中開工、吸引更多產業項目落地等一系列措施,全力做好穩投資工作,推動投資結構逐步優化,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戚弘超指出海南推進經濟轉型的一條路徑。
還有另一條路徑,“駕好消費、外貿外資‘馬車’。”省商務廳副廳長彭偉說明道,通過穩步推進離島免稅購物政策實施、持續釋放離島免稅購物政策紅利、組織豐富多彩促銷活動、加快完善消費市場流通體系等,海南大力促消費、促外貿、促外資。
轉型如何?
——房地產調控成功闖關,經濟增長動能有效轉換
當天的新聞發布會透露:2020年前三季度,海南房地產投資占比從“十二五”末的50%以上調整到40%以下,與此同時,全省固投增速在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持續22個月負增長以來,于2020年4月至11月連續8個月實現正增長。
“這說明海南已經成功走出了房地產調控的陣痛期,這一切離不開省委、省政府科學研判、精準施策,采取一系列穩投資、促消費等工作措施,推動投資結構調整成效明顯,非房地產投資大幅增加。”劉自更說。
劉自更輔以具體數據說明:2020年1月至11月,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產業投資(不含房地產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公共服務投資占比分別為39.2%、24.4%、27.2%、9.2%,與“十二五”末相比,分別下降了11.6個百分點和提高了3.2、3.9、4.5個百分點。
在這背后,錨定產業發展、“五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民生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項目多批次集中開工,“對構造海南現代產業體系、填平基礎設施發展差距、補齊民生領域短板、提振自貿港發展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有效對沖了疫情和房地產調控對全省固投帶來的雙重不利影響,成為拉動2020年投資增長的主力和引擎。”戚弘超進一步補充說明。
投資連著產業,在投資結構逐步優化的基礎上,海南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提速。“十三五”期間,海南經濟增長擺脫對房地產投資的依賴,同時,服務業、消費、科技、園區等領域的新增長動能不斷培育。
——新產業代替房地產業成為增長新引擎。互聯網業、醫藥產業、會展業和教育產業年均增速均超過10%,為全省“十三五”期間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醫療健康產業年均增長9.9%、現代物流業增長8.8%等,均大幅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日益突出。“十三五”前四年,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4.9%。《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后,海南市場吸引力顯著增強,服務業發展勢頭持續向好,2020年前三季度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80%。
——園區經濟快速增長。重點產業園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推進項目建設,對全省經濟穩中有進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截至2020年6月,全省重點產業園區實現增加值348.75億元,同比增長6.4%,占全省GDP比重為14.6%,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
未來向何?
——經濟發展驅動力轉向消費拉動為主,消費投資“兩手抓”“兩手硬”
“十三五”期間,海南房地產調控成功闖關,經濟高質量發展步履堅實,改變的不只有房地產投資和全省固投的關系,還有投資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十三五”前四年,全省投資對經濟影響不斷下降,對經濟增長貢獻顯著降低,與此同時,全省年度GDP越過了五千億元,年均增長6.5%。
投資對經濟增長影響顯著降低,經濟總量仍邁上新臺階,“海南的經濟發展驅動力從以投資為主轉向消費拉動為主。”劉自更列出一組數據: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從26億元邁上100億元,年均增速超過30%;離島免稅品從55億元邁上300億元,年均增速超過40%。2019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78.5%,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日趨增大。
在離島免稅消費的有力拉動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沖擊,海南社會消費逆勢增長,從2020年7月起增幅達到兩位數。接下來,海南將落實好促消費相關措施,推動督促離島免稅主體加快引進國際品牌和豐富免稅產品,形成新增消費。
消費投資“兩手抓”“兩手硬”,“下一步,海南將利用自貿港加工增值稅稅收優惠等一系列政策優勢,以投資新政三年行動方案制定為契機,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等三大主導產業為重點,科學謀劃和招商一批產業項目,確保更多產業項目落地開工,形成更多產業集群,推動高質量發展。”戚弘超表示
來源:海南日報